2025/9/2 字體:大 中 小 來源: 作者:
編者按: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能力是企業資源配置的“調節器”,對企業的戰略發展存在重大的影響,因此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文本內容較長,故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分將著重詮釋財務會計的業務流程是如何進行的,下部分則是著重財務會計的合規管理。
目錄:
四、中央企業考核指標
(一)“一利五率”指標概述
(二) 2025年中央企業年度“一增一穩四提升”年度經營目標
五、會計工作的不相容崗位分離
(一)“不相容崗位”分離起源
(二)企業不相容職務分離的相關要求
(三)貨幣資金業務的不相容崗位:
(四)對外投資不相容崗位
(五)籌資業務的不相容崗位:
(六)成本費用業務的不相容崗位:
六、會計財務與合規管理
(一)基本概念
(二)主要內容
(三)重要性
(四)實施措施
四、中央企業考核指標:
“一利五率”指標概述
“一利五率”是國資委對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的一套指標體系,“一利五率”指標具體包括:利潤總額、資產負債率、凈資產收益率、全員勞動生產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和營業現金比率。
這五個指標分別從不同的維度衡量了中央企業的經營績效和財務狀況。具體內容如下:
1.利潤總額:
作為衡量公司經營業績的重要經濟指標,利潤總額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通過生產經營活動所實現的全部利潤(即稅前利潤),在一定時期內通過生產經營活動所實現的最終財務成果。反映企業為社會創造的價值,是企業經營成果的直接體現。
公司利潤總額越高,說明公司的經營能力越強。提高利潤總額的途徑包括成本管控、市場開拓、應收賬款周轉率提升以及管理費用壓降等。
2.資產負債率:
該指標反映企業的總體負債水平,是衡量企業償債能力的重要指標,計算公式為:資產負債率 = 負債總額 / 資產總額 × 100%。
資產負債率是企業負債總額占資產總額的比例,是衡量企業財務風險和長期償債能力的重要指標。國資委對中央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管控線為65%,企業需通過增加注冊資金、提高盈利能力、縮短應收賬款回收周期等多種手段降低資產負債率,以降低財務風險。
3.凈資產收益率:
該指標衡量企業利用自有資本(股東權益)產生凈利潤的能力,計算公式為:凈資產收益率 = 凈利潤 / 平均凈資產 × 100%。
凈資產收益率是指企業凈利潤與凈資產之比,是衡量企業盈利水平和資本使用效率的關鍵指標。高凈資產收益率意味著企業為股東創造的價值更高,投資回報也更高。提高凈資產收益率需要企業注重提升凈利潤,優化資本結構。
4.全員勞動生產率:
該指標反映企業的生產技術水平、經營管理水平、職工技術熟練程度和勞動積極性,計算公式為:全員勞動生產率 = 勞動生產總值 / 從業員工人數。
全員勞動生產率是企業總產值與員工總數的比例,反映了企業勞動效率和人力資源的利用程度。提高全員勞動生產率需要企業加強員工培訓,優化勞動用工結構,提高員工技能和工作效率。
5.研發經費投入強度:
該指標衡量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力度,計算公式為:研發經費投入強度 = 研發支出 / 營業收入 × 100%。
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是指企業研發投入占總產值的比例,是衡量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加大研發投入強度可以提升企業產品和技術的競爭力,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6.營業現金比率:
營業現金比率是指企業營業活動中產生的現金流量與負債總額的比例,指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與營業收入的比率,反映了企業營業收入的現金回收能力,是衡量企業短期償債能力和收益質量的重要指標。該指標越高,說明企業銷售回款能力越強,資金周轉越順暢,企業短期償債能力更強,收益更穩定。
(二) 2025年中央企業年度“一增一穩四提升”年度經營目標
確保利潤總額增速高于全國GDP增速,力爭取得更好業績;資產負債率總體保持穩定;凈資產收益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和營業現金比率四個指標進一步提升。
五、會計工作的不相容崗位分離
(一)“不相容崗位”分離起源
企業中最古老的不相容崗位就是財務出納和會計,這種分權的制度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的國家財政治理領域。
現在很多西方組織在設立新機構之前,首先要進行不相容職責分離設計,確保后期人力資源配置上不會出現這些基本錯誤。
(二)企業不相容職務分離的相關要求
1.《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第二十七條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權限應當明確,并相互分離、相互制約。
2.《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
第二十九條 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要求企業全面系統地分析、梳理業務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職務,實施相應的分離措施,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制約的工作機制。
3.《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
第三十四條 建立重要崗位權力制衡制度,明確規定不相容職責的分離。主要包括:授權批準、業務經辦、會計記錄、財產保管和稽核檢查等職責。對內控所涉及的重要崗位可設置一崗雙人、雙職、雙責,相互制約;明確該崗位的上級部門或人員對其應采取的監督措施和應負的監督責任;將該崗位作為內部審計的重點等。
(三)貨幣資金業務的不相容崗位:
1.貨幣資金支付的審批與執行;
2.貨幣資金的保管與盤點清查;
3.貨幣資金的會計記錄與審計監督。
4.出納人員不得兼任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
(四)對外投資不相容崗位
1.項目建議的可行性研究與評估;
2.概預算編制與審核;
3.對外投資的決策與執行;
4.項目實施與價款支付;
5.項目實施與項目驗收;
6.對外投資處置的審批與執行;
7.對外投資績效評估與執行。
8.竣工決算與竣工決算審計
(五)籌資業務的不相容崗位:
1.籌資方案的擬訂與決策;
2.籌資合同或協議的審批與訂立;
3.與籌資有關的各種款項償付的審批與執行;
4.籌資業務的執行與相關會計記錄。
(六)成本費用業務的不相容崗位:
1.成本費用定額、預算的編制與審批;
2.成本費用支出與審批;
3.成本費用支出與相關會計記錄。
六、會計財務與合規管理
(一)基本概念
會計財務的合規管理是指企業在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和報告過程中,遵循相關法律法規、會計準則、行業標準以及內部政策,確保財務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透明性,防范財務風險,維護企業及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
會計財務與合規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主要內容
? 遵循法律法規:企業需嚴格遵守國家及地方的會計法、稅法、證券法、公司法、企業國有資產法、企業法、數據安全法、勞動法、保密法等法律法規,確保財務活動合法合規。
這些法律法規共同構成了國有企業會計財務工作的法律框架,確保國有企業在財務管理上的合規性和透明度。
? 執行會計準則:按照中國的《企業財務通則》《企業會計準則》《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國有資產報告編報工作暫行辦法》《中央企業財務決算報告管理辦法》、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等進行會計核算和財務報告,保證財務報表的準確性和可比性。
? 建設內部控制機制: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涵蓋授權、記錄、審查等環節,防止財務舞弊和錯誤,確保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 實施風險管理:定期評估財務活動的潛在風險,如稅務風險、資金風險等,并制定相應的預防和應對措施。
? 信息披露與透明度:確保所有財務信息的及時、準確披露,滿足監管要求和投資者需求。
? 反洗錢與反腐敗:遵循反洗錢和反腐敗相關法律法規,防止企業資金的非法使用。
(三)重要性
? 降低法律風險:合規的財務活動可避免因違法違規行為導致的法律訴訟和行政處罰,保護企業免受經濟損失。
? 維護企業信譽:合規管理有助于樹立企業的良好形象,增強投資者、客戶和合作伙伴的信任,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 防范財務風險:通過內部控制和風險評估,及時發現和糾正財務流程中的問題,降低財務風險,保障企業財務穩定。
? 支持企業決策:準確、透明的財務信息為管理層提供可靠的決策依據,促進企業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四)實施措施
? 建立完善的財務合規管理制度:制定詳細的財務合規政策和操作流程,明確各部門和人員的職責權限。
? 加強內部審計監督:定期開展內部審計,檢查財務活動的合規性,及時發現并糾正問題。
? 開展合規培訓:提升全體員工特別是財務人員的合規意識和專業素養,確保其熟悉并遵守相關法規。
? 引入外部審計與咨詢:借助外部專業機構的力量,對企業的財務合規情況進行評估和指導,提升合規管理水平。
該內容可能有會員內容,需要登錄查看全文,點擊
這里在頂部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