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應鏈合規管理的要點
根據2025年物流行業供應鏈風險管理與合規研究報告,供應鏈合規管理不僅能夠系統性地降低企業運營風險,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而且對于保障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它確保企業遵循法律法規,從而避免了因違規操作而面臨的罰款、訴訟等風險。
1.構建堅實防線,一站式護航研發創新
研發管理合規風險覆蓋研發全生命周期,是一個系統性風控指南。精準鎖定從制度權責不清、核心人才管理缺失,到項目計劃偏離戰略、立項評估不足;從研發資金核算隱患,到人員配備保障及離職交接風險;從設備采購與外部合作違規,再到成果驗收、轉化和保護的管理短板等核心風險點。為研發項目保駕護航,助力企業實現合規高效創新。
2.明確關鍵發力點,強化采購全過程管理
企業將風險意識融入每項采購決策,以制度為盾、流程為劍,便能在激烈的商業競技中構筑難以撼動的供應鏈優勢——合規不僅是規避代價的義務,更是塑造韌性、驅動增長的智慧。在降本增效的永恒命題下,精細化、數字化、合規化的采購管理,正成為企業基業長青不可或缺的戰略支點。采購管理貫穿端到端全鏈條,每個環節都潛伏著合規風險。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制度體系(立項、采購、合同、驗收、付款、檔案等);科學整合需求預測,制定預算約束性計劃,嚴格執行避免無計劃盲目采購、緊急采購被濫用、化整為零規避招標等重大違規操作。
3.嚴守法規要求,提升生產質量管理效果
在生產流程中,必須實施嚴格的質量管理,確保符合環保標準。供應商應建立高效的生產體系并執行嚴謹的質量控制措施。企業應定期對生產環節進行質量審計,嚴格遵守國內外環保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歐盟的REACH指令,避免因違規導致的法律風險和經濟損失。通過建立質量追溯機制,確保產品從原料到成品的全程可控,提升客戶信任和市場競爭力。
4.防范物流風險,強化運輸過程合規監控
建立嚴格的承運商準入機制與資質審核制度,確保其具備合法運營資格并符合安全、環保等強制性標準。嚴防道路運輸環節存在資質審查疏漏、人員資質不足、違規運輸違禁品及超載等問題;鐵路運輸涉及申報不實、逾期領取風險;航空運輸需防范虛假資料提交;海運管理存在信息不規范、危險品違規運輸、提單簽發風險及交付驗收缺陷;海關清關環節面臨虛假材料、時效延誤、關稅申報錯誤、偷稅漏稅及手續辦理不及時等合規隱患,為物流與配送合規管理提供系統性風險參考。
5.注重合同合規,保障各方權益
合同是供應鏈中明確各方權利和義務的重要法律文件,其合規性至關重要。企業在起草、簽訂和履行合同的過程中,必須確保合同條款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明確約定各方的權利、義務和違約責任,以保障合作的順利進行。例如,供應鏈服務合同應明確雙方合作的目的、適用法律、服務內容、價格和支付方式、履行和驗收標準、違約責任等關鍵條款。同時,需強化對合同履行狀況的追蹤與監督力度,迅速識別并解決合同執行中的各類問題,以確保供應鏈運作不受合同糾紛的干擾。
6.強化合作伙伴管理,確保協同合規
供應鏈是一個由眾多合作伙伴共同構成的生態系統,合作伙伴的合規狀況直接影響到整個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合規性。企業應當構建一套嚴謹的供應鏈上下游評估與審核體系,加強對供應商、經銷商、零售商等合作伙伴從選擇到過程監督管理,確保產品在整個供應鏈中的流通符合相關規定。
7.規避貿易“十不準”風險,強化三流銜接機制
企業貿易中必須高度警惕“十不準”風險,貿易風險若未有效管控,可能導致供應鏈中斷、法律處罰和聲譽損害。為此,企業應建立健全的三流銜接機制,即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同步監控與整合,確保交易過程透明可追溯。
二、賽尼爾中小企業法律合規風險庫供應鏈分庫介紹
賽尼爾中小企業法律合規風險庫供應鏈分庫是一款專門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制的、極具針對性的供應鏈合規管理工具。其核心目標在于全面、精準地識別、科學評估和有效防范企業在供應鏈全流程中可能遭遇的各類法律合規風險。核心價值體現在企業可以按照風險庫要求由傳統的被動應對檢查轉變為積極主動地管理風險,進而確保企業遠離法律紅線,為企業的持續、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企業可依據風險評估的結果,優先針對清單中標記的高風險條目,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專項應急預案和切實可行的整改計劃。
1.風險點覆蓋
該風險庫系統性地覆蓋了研發管理、采購管理、合同管理、生產管理、物流與配送管理、倉儲管理、銷售管理以及供應鏈上下游合作伙伴管理等關鍵環節。它緊密結合國家現行有效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行業標準及監管政策要求,為企業提供清晰、實用的合規指引和風險管理框架。核心內容聚焦于這八大關鍵領域,包含總計 288項具體風險點。
關鍵領域
|
數量(個)
|
研發管理
|
38
|
采購管理
|
54
|
合同管理
|
20
|
生產管理
|
32
|
物流與配送管理
|
29
|
倉儲管理
|
7
|
銷售管理
|
51
|
虛假貿易
|
34
|
供應鏈上游合作伙伴管理
|
6
|
供應鏈下游合作伙伴管理
|
17
|
合計
|
288
|
在研發管理領域,可能存在知識產權糾紛、技術泄露等風險;采購管理中,供應商資質不符、采購合同漏洞等風險較為突出;合同管理方面,合同條款不明確、違約風險等需要重點關注;生產管理涉及產品質量、環保合規等風險;物流與配送管理存在運輸安全、交付延遲等風險;倉儲管理有貨物損壞、存儲合規等風險;銷售管理包含市場合規、客戶投訴等風險;而供應鏈上下游合作伙伴管理則面臨合作伙伴信用危機、合作關系破裂等風險。
2.法律法規依據
庫中引用了大量現行有效的法律法規、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其中,包含法律法規 26部、行政法規2部、部門規章10部、工作條例1部,具體涵蓋(《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依據確保了風險庫能夠全面應對清單中的各類管控風險,切實解決企業在供應鏈管理中的實操痛點,并始終緊跟法律的時效性,為企業合規運營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
3.權威案例引用
風險庫精選 15 個跨行業、跨國界的典型案例,覆蓋合同糾紛、物流終端、數據合規、質量管控等核心場景,均來自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國際仲裁裁決及監管機構公開處罰案例,為企業提供實戰化風險應對參考。包括羅馬仕因未約定供應商工藝變更義務,49 萬臺產品召回致停工,促使企業加強代工合同的約束條款;蘇伊士運河堵塞致企業因合同未約定滯期費和管轄地面臨巨額索賠,促使企業構建多元化的聯運方案;雅詩蘭黛則因關稅波動而損失了中國市場份額,進而推動了‘雙供應鏈’戰略的布局;阿里巴巴旗下跨境電商平臺全球速賣通因違反韓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規定的跨境傳輸程序,被處以近19.8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030萬元)的罰款;盒馬因雞蛋抽檢未及時復檢致信任危機,強調完善抽檢流程等國內外案例。
4.風險庫應用場景
該風險庫具有廣泛的應用場景,適用于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各個階段和不同業務環節。在企業進行供應鏈戰略規劃時,風險庫可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幫助企業全面評估潛在的合規風險,從而優化供應鏈布局和合作伙伴選擇。在日常運營過程中,風險庫能夠及時提醒企業關注可能出現的合規隱患,促使企業采取相應的預防和糾正措施,確保供應鏈的穩定運行。
對于新的供應鏈項目啟動或既有項目的改擴建,風險庫可充當合規審計工具,在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立項審批、設計施工等各個階段,對項目的合規性進行全面自查,確保項目從一開始就符合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避免出現 “未批先建”“無證經營” 等違規行為。
為了確保風險庫的應用效果最大化,建議企業結合自身的行業特點、業務規模和供應鏈復雜程度,靈活且有效地運用風險庫。不同行業的企業應重點關注與自身業務相關的風險領域,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合規管理策略。同時,企業應建立風險庫的動態更新機制,密切關注法律法規和監管政策的變化,需及時對風險庫進行調整和完善,確保其始終與最新的合規要求保持同步。
該內容可能有會員內容,需要登錄查看全文,點擊
這里在頂部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