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賽尼爾法務智庫在北京燕京啤酒集團公司組織企業規章制度體系建設交流研討會,來自央國企、民企和律所方面的近20名代表參加。研討會第一階段,代表們參觀了啤酒生產車間、納豆車間、精釀車間,了解了北京燕京啤酒集團公司的發展歷程、經營狀態和二次創業復興燕京的業務轉型及戰略。研討會第二階段,代表們圍繞規章制度體系建設發言討論。
研討會由燕京啤酒法務合規部副總監崔友世致歡迎詞,賽尼爾法務智庫總裁葉小忠作主題發言,燕京啤酒副總監趙桐羽介紹本單位情況。會議圍繞企業規章制度管理、合規建設及行業經驗共享展開,內容豐富且務實,既有燕京啤酒的深度實踐分享,也有各企業代表的多元見解碰撞。
一、燕京啤酒規章制度與合規管理實踐亮點
(一)制度管理體系的系統性構建
第一,以“三可二全一根筋”為核心思路。具體指,“三可”即嚴謹性、可執行性、有效性,“二全”涵蓋全流程、全環節,“一根筋”體現持續深耕的決心。將制度管理作為“一把手工程”重點推進。
第二,形成170項三級制度架構。通過“五期優化規劃”分階段推進制度迭代,以“小步快走、持續完善”的節奏,確保制度與企業“二次創業 復興燕京”的戰略及業務轉型緊密銜接。
第三,建立多維度制度保障機制。每年至少一次制度評價與缺陷整改;隨上級法規修訂、管理要求更新及時完善制度;結合經營糾紛、審計問題反推制度優化,聯動風險、內控、合規、追責、審計等“大監督體系”,由法律部門協同推動制度修訂,確保其科學性與合規性。
(二)合規管理與可持續發展的亮眼成果
第一,ESG與體系認證。構建ESG管理體系,發布首部ESG管理手冊,成為中國首家通過ESG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獲合規、創新、社會責任“新三體系”認證,是國內首家在公司治理層面實現這三維度全面認證的企業。
第二,法務與內控融合。通過法務與內控工作有機結合,建立法規要求轉化為制度流程的機制,合規管理體系獲“中國法治報社第二屆企業法治建設創新成果獎”“北京市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
第三,標準化與低碳實踐。參與5項國標、8項團標制定,獲“2023年度標準化工作先進集體”;推進碳足跡核算,發布U8碳足跡白皮書,入選“中國服貿會低碳品牌100家”及“北京市企業社會責任優秀案例”。
二、各企業代表交流發言
(一)制度管理的共性探索
多家企業提及制度分類分級、全生命周期管理,通過“一會六審”強化制度嚴謹性;部分企業擁有180項左右制度,年度修訂量達三四十項,強調通過年度評估、分階段優化減輕工作量,實現與業務的動態適配。從央企到民企,均認可制度管理是企業運行的“基礎抓手”,尤其在合規項目中,需先梳理現有制度、識別風險,再推動體系完善。
(二)數字化與智能化的前沿思考
某民企代表結合自身數實融合經驗,建議探索“企業法律合規智能體”或“法律合規大模型”,將制度全生命周期管理與數字化轉型、AI技術融合,實現制度沖突自動校驗、執行效果跟蹤等智能化功能,推動合規管理進入新維度,并表示愿意作為民企代表參與相關實踐。
(三)跨行業協同與經驗共享的呼吁
某大型國企代表提出,不同行業企業在制度管理底層邏輯上高度相通,建議通過行業組織、中介機構或國資委體系,協同制定基礎性制度通則、框架指引,減少重復勞動;搭建共享平臺,促進國企、民企及跨行業經驗流動,提升整體行業制度建設與合規管理水平。
三、結語
規章制度管理已從傳統的“合規審查”升級為“體系化建設”,是企業依法經營、戰略落地的核心支撐,法律部門在其中的角色從參與轉向牽頭,挑戰與價值并存。
燕京的分階段優化、ESG落地,民企的智能化探索,央企的分類分級管理等,均可為不同類型企業提供借鑒。此次會議不僅讓參會者直觀了解了燕京啤酒的生產與管理實踐,更在制度與合規領域形成了深度共鳴,為后續跨企業合作與行業進步奠定了基礎。
代表們一致認為,未來需推動制度管理與數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合,同時加強行業協同,通過共享與創新,共同提升企業合規管理與制度建設的精細化、高效化水平。
Copyright @2025 北京賽尼爾風險管理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京ICP備08011004號
電子郵件:snr5151@139.com/peixun@senior-rm.com QQ群:149389907 聯系方法:86-10-5126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