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商管理是企業運營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在許多企業,供應商管理歸口在質量部門,把它作為質量體系建設中重要內容。供應商管理涉及從供應商選擇、評估到合同管理、風險控制等多個方面。
“供應商選擇”的盡職調查是供應鏈管理中的重要環節,其目的是確保供應商在法律、財務、運營、環境和社會責任等方面符合企業的合規要求。企業法律顧問是企業防控抵御風險的專業力量,介入“供應商選擇”是當然職責。
供應商進行法律盡職調查的要點:
一、“供應商選擇”法律盡職調查的目標
法律盡職調查的主要目標是識別和評估供應商在法律、合規和運營方面可能存在的風險,確保供應商的經營活動符合法律法規和適應企業的合規要求。
二、法律盡職調查的流程
1.
準備階段:
確定調查范圍和重點:根據供應商的業務性質和風險水平,確定盡職調查的具體內容和重點。
制定盡職調查清單:列出需要供應商提供的文件和信息清單。
2.
實施階段:
資料收集與審查:收集供應商提供的文件和信息,進行詳細審查。
現場訪談與核查:對供應商進行現場訪談,核實其運營情況和管理措施。
外部調查:通過第三方機構或公開渠道,對供應商進行背景調查。
3.
評估與報告階段:
風險評估:根據調查結果,評估供應商的法律風險水平。
盡職調查報告:撰寫詳細的盡職調查報告,提出風險評估結論和建議。
三、法律盡職調查的主要內容
1. 企業基本情況:
法人經營許可:核實供應商的營業執照、公司章程、公司治理結構等,確認其經營范圍和合法性、合規性。
關鍵人員信息:調查供應商的高管及董事會成員的背景和聲譽。
2.
內部政策與程序:
制度建設管理:制度管理是否完善,必要的規章制度是否齊備。是否建立了完備的工藝文件管理、質量管理、標準化管理、檔案管理制度。
風險管理:是否具備風險管理體系,風險、內控、合規、法務工作是否正常。
數據安全管理:是否擁有網絡安全保險系統;評估網絡安全防護能力,確保其能夠保護企業數據;核實供應商是否遵守數據保護法規。
3.
法律合規性:
資質與許可:確認供應商是否具備從事其業務所需的全部資質和許可。
勞動管理:核實供應商是否遵守勞動法規,是否依法按期發放薪酬、繳納社會保險,規范實施勞動保護;是否存在強迫勞動、童工等問題。
合同合規性:調查合同管理狀況;重大合同(包括供應合同、采購合同、銷售合同等)的客戶構成、履約情況。
知識產權:調查是否建立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現有知識產權權屬是否清晰,管理是否合法、合規;現有知識產權、技術訣竅是否具有良好的保護狀態。
訴訟與監管記錄:調查是否存在未決訴訟、仲裁或行政處罰記錄;已決訴訟、仲裁的執行情況。
4.
財務與稅務合規性:
財務狀況:審查供應商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等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合規性;了解供應商的主要資產結構,評估其運營能力;調查其貸款和其他負債記錄,評估其財務穩定性和償債能力。
稅務合規性:核實供應商的稅務登記、納稅記錄,確保其不存在稅務違規行為,或違規行為在本企業的容忍范圍之內。
5.
產品合規性:
技術狀況:調查技術開發、應用過程中,是否符合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存在技術應用過程中的侵權情況。
產品生產狀況:調查產品生產過程的勞動組織、質量要求、檢測手段、包裝、儲運是否都滿足法律法規和合作方的要求;產品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委托(定制)生產的產品能達到委托方(定制方的要求)。
6.環境、社會與治理(ESG)合規性:
環境合規性:評估供應商的環境管理措施,日常經營是否符合環境保護、健康安全、勞工標準等法律法規。
社會責任:評估供應商在社會責任方面的表現,如社區關系、公益事業等。
負面新聞與社交媒體監控:搜索供應商的負面客戶投訴、新聞報道、社交媒體負面的評論,關注潛在風險信號。
四、法律盡職調查的注意事項
1. 在調查過程中,應當與供應商保持良好溝通,確保其配合盡職調查工作。
2.
在調查過程中,應當與財務、經營管理等業務部門協作,共同評估供應商的綜合風險。
通過系統的法律盡職調查,可以有效識別和降低與供應商合作的法律風險,提升供應鏈的合規性和可持續性。
本文只是就“供應商選擇”的“法律性盡職調查”提出了實用性要點。在“供應商選擇”過程中,還應當有“財務盡職調查”、“技術性盡職調查”“經營盡職調查”“市場盡職調查”與“法律性盡職調查”共同配合,才能管控好“供應商選擇”的風險。
該內容可能有會員內容,需要登錄查看全文,點擊
這里在頂部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