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法律顧問到底需要什么樣的素質?法律專業知識自是不必多言的,除這項安身立命之本外,他們還要具備本企業的專業知識等綜合知識和技能,這在業界已經取得共識。
企業法律工作能否做好,關鍵還在從事法律顧問工作的人身上。正因為如此,企業法律顧問的素質、培訓和考核一直以來都是業界人士非常關注的問題。企業法律顧問到底需要什么樣的素質?法律專業知識自是不必多言的,除這項安身立命之本外,在企業從事法律顧問工作的法律從業者還要具備本企業的專業知識等綜合知識和技能,這在業界已經取得共識。
總體而言,綜合素質應該包括哪些方面,業界人士的認識大體一致,但具體到不同的企業和不同的總法律顧問,也有細微區別。
筆者從企業管理的工作人員走向了企業法務人員這個專業的崗位,又從專業法務人員專業崗位走回了管理者崗位,不同的視角讓筆者有機會對此問題進行全面審視和深入思考,并獲取了一些特有的心得,就此與同仁們分享。
人品高于其他
從個人角度而言,筆者認為一名好的法務人員在企業從業,首先必須具備的是敬業精神和忠誠度,也就是具有高尚的人品。因為法務人員從事的這項職業,可以說企業的核心機密都能掌握,作為我們企業的法務部人員,調取任何證據沒有任何障礙,包括企業的一些核心機密,只要是我們啟動了訴訟程序,或者向需要調取證據的部室發出工作協調書,法務人員可以說是一路綠燈,企業對他們是不設防的。那么作為一名企業的法務人員,掌握著企業的最高層、最機密、最核心的信息,必須具備好的人品,也就是崇高的敬業精神,要有抗腐蝕的能力。
法務人員一般都是企業內部培養的,或者說是常年從企業基層一步步走上來的。很多企業法務部的部長,都是從大學一畢業來到企業,然后兢兢業業工作五年或者更長時間,通過各方面的考核走上部長的工作崗位,而且他們有的在部長的工作崗位上又通過各種考試,走上了各級法院的領導崗位,他們最具備的一點就是忠誠可靠,有抗腐蝕的能力。
筆者當年從事這項工作的時候,曾經多次有過對方律師請我對一個事情稍微通融一下,只要我在這個事上不那么認真計較,那么就可以好好答謝我,遇到這種情況我一定是嚴辭拒絕的,我相信這種情況對我們每一位企業法務人員來說都是經常遇到的。所以作為一名法務人員應該堅守你的底線,一定要對你的企業忠誠,遵守職業道德。如果經不住誘惑,對企業的任何一項法律事務糊弄一下或向對方傾斜一下,企業的權益都可能受到侵害,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親和力和協調力必不可少
企業法務人員是一種特殊的從業人員,既不同于法官,也不同于律師,他是企業的一名從業人員又是社會法律工作者,筆者認為親和力和協調力是非常重要的。可能你不如專業的律師掌握的法律知識精,但是你的親和力和協調力會為你的企業創造巨大的效益。比如說我們出去工作,對方就是對手,但是在成為對手之前,大家都是合作伙伴。
既然是我們的合作伙伴,合就是最重要的,有時候“打”就是為了“和”,筆者就職的公司的合同全部指定有糾紛到仲裁,就是說常年指定仲裁管轄。我們為什么選擇仲裁,就是要這種和諧的環境。大家原來是合作伙伴,為了一點兒小小的不同的意見,必須有一個中間人在這兒,對對賬或者弄清楚到底是誰欠誰的,到底是誰對誰錯,其實沒有很大的矛盾,也沒有敵我之分。
法務從業人員一定要具備“和”的能力,甚至于在挑選公司法務人員的時候,筆者私下里希望他長得一團和氣,比較和善,見人微笑,只有這樣的人才有很好的親和力。作為一名法務人員,要有親和力和協調力,在訴訟仲裁過程中要講究技巧,以和為貴。不能老是講我們做得怎么好,我們公司怎么吃虧了,對方如何如何不對,企業能通過訴訟得到更大的經濟效益,但是也不能因為對方跟我方合作而遭受很大的損失,大家都退讓一步才能減少損失,雙方共贏,握手言和。這樣,企業才會有很多的合作伙伴,才會讓企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法律知識和本企業專業知識是根本
要具備精良的法律知識和本企業的專業知識。因為法務人員的專業是法律,都具備從業資格,但是如果沒有所屬企業專業方面的知識,是做不好企業的法務工作的。作為一名企業法務人員,不管入了哪一個行業,必須馬上學習本行業的一些專業知識,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以筆者的親身經歷為例,筆者原來不在建筑行業工作,而是紡織化工企業的法律顧問,來到建筑行業,心里非常忐忑,因為不懂建筑業的許多專業術語,這給筆者從業造成很大的壓力。
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筆者當選總法律顧問的第一天,公司法務部的一位法務人員來匯報案子, 一個訴訟甲方、乙方、房地產方等,主體就有五方,然后各種專業術語從打樁到放線、到掛鉤、到圖紙、到審核、到變更、到簽證、到會議紀要、到監理怎么說,甲方怎么說,建設單位怎么說,總工怎么說,說得筆者頭昏腦漲。筆者當時立刻就非常謙虛地說:“對不起啊,我跨行業的跨度太大,對建筑業不太了解、不太明白,我需要三個月了解情況。”隨后,筆者即向董事長匯報,需要三個月學習“建筑法”和相關的專業知識,從學習建筑的一些專業術語入手,到工地去實地考察,然后才開始負責領導法律事業部工作,要不然可能會出笑話。通過我的經歷可以說明,各行業的法律知識是相通的,但各行各業間的專業區別是很大的,不是有法律顧問的資格,就能做好本公司的法務工作,到一個行業從業,必須先掌握這個行業的基本知識,這對公司法務人員非常重要。
大局意識和掌控能力錦上添花
法務人員應該具有大局意識和掌控能力。企業法律事務部門不能為打官司而工作,應該從企業大局出發,對任何一個法律事務做出精確的判斷,為企業領導提供準確的決策依據和參謀分析。
比如說筆者就職的公司前期遇到一個訴訟糾紛,對方使用了十年由我們施工的樓房出了質量事故,要求我們企業賠償,經過分析,我們完全可以免責,一是出了保修期,二是設計院的設計存在缺陷,但經過調查發現,在當年施工過程中我們已經發現設計院出現了這個問題,但是我們沒有及時提出改正,而是繼續按圖紙施工了,雖然一旦開庭我們可以免責,但是本著客戶至上的原則,法務部向領導建議以和解的方式解決,利用我們的施工和專業優勢為客戶免費修好了樓房,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這個效益比金錢更珍貴。
一名好的企業法律人才,企業是可遇不可求的,非常難得,不但要具備上述所講的知識、特點和技能,還要有長期的與老板磨合的水平和能力,這個磨合需要一個長期的時間,達到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另外,要在從業經歷中積累下廣泛的人脈資源和社會資源。所以說一名好的企業法律顧問可遇不可求。是企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培養出來的,是企業的寶貴財富。
關于企業法務人員的工作如何考核的問題,筆者認為企業法務部工作人員不應和企業別的部門工作人員分開考核,單獨的考核不利于法務人員的工作,也不利于企業的大局,因為各個工作崗位都有存在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法務部的工作人員不可能比別的部門的工作人員高一檔,企業也無法按打官司打得多來制定獎勵政策,如果那樣的話,會不會大家就喜歡制造官司了?
所以,筆者主張法務人員同其他工作人員一起考核,根據其工作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來實行動態考核,獎懲分明。有了成績可以加快提級的時間或破格提拔,有了失誤應該承擔后果和責任,用待遇留人,用感情留人,用事業留人。
楊瑩,濟南二建集團工程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黨委副書記、常務副總經理,具有豐富的處理法務事務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先后幫助企業成立了集團經濟運行審計委員會和法律事務部,樹立了“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后補救”的合同法務管理的核心理念。
該內容可能有會員內容,需要登錄查看全文,點擊
這里在頂部登錄